前言
实木家具的变形与开裂,业内说是常见问题,“不劈不裂,不叫实木”。实木家具一定会有一定的自毁概率,这是铁一般的事实,这也是厂家和业主共同的噩梦。昂贵实木家具的损坏,对于业主置业来说,这是一种极其糟糕的体验——他不相信这么贵的家具会出这么多廉价家具都不会出现的问题——他们难免会陷入一种以价格论质量的思维圈子——也认为质量好必须代表不能开裂和变形。

▲【端裂】
所以,用概率这个词来解决体验问题,最终会忽略掉客户的感受。做家具、卖家具是常态行为,买家具却是和房子关联的少数行为,一般厂家会忽略掉那20%的业主的感受,不管是售后还是返厂,遇到的人才会懂——壹年的保修期真的过的很快。这难免形成一种互不理解互不信任的现状,所以,专门撰写一篇家具结构的文章,这能让我们较好的相互理解。在事实面前,没有什么比沟通更重要。

在实木家具流行的开始几年(其实总共也没有几年),很多厂家达到了20%的维修率,10%的返厂。这抵消了实木家具原本稍高的利润。中国的制造业利润本身就非常可怜,所以有些厂家又重新回到复合材质。坚持纯实木的依然在扛着不菲的返厂成本和售后维修,只能通过成本预算来弥补。而在近期,进口木材的品种受限,多数大幅涨价,也让生产方进入一种更紧张的局面。在售后面前,他们会变得更不耐烦。这算是题外话了。
真实的背景
下面这一段话,这是和我们的工匠聊天整理得出的,是他的一个疑问。有一天在送货的时候,工匠老郑问我一个问题:为什么我家自己的家具没有问题,咱客户的家具会出问题呢?这本身是一个概率问题,但不能这样回答。
这是一个大部分忽略掉的根本因素:现代居住环境的变化,而不是家具本身。
我给他做了如下的解释:如果都是四合院,平房,我们的家具几乎是免维护的,因素是湿度。就是因为现在的楼房、地暖、暖气等因素,家具不接地气,湿度变化较大造成的。家具对温度是不敏感的。
我遇到过一些维修的诉求,希望我们去给他们修一些上楼的老家具。这些老家具有的已经二十多年,以前在平房一直好好的,搬迁新楼,有些人舍不得扔掉,就搬上了楼房,随之而来就是开裂与变形。这并非是个例,如果我们足够重视,有相关的联想,就能发现这个问题的关键点。我曾以为这个是不关键问题,历经多次之后,慢慢沉淀下来之后,发现这个环节,是最为关键的。

▲【白橡木的细微端裂是常见的问题】

▲【不做提示,无法看出已经修补过的黑胡桃面板】
再说详细一些:如果木材含水率是12%,即为做家具的最佳湿度(各地区要求不同),北方楼房冬季采暖会导致极为干燥,地暖更会造成蒸腾效果,水分应为8%,夏季潮湿,水分应为20%,所以木材既不能过于干燥,也不能过于湿润。白茬家具因为长期存放,尤其是桌椅,会采用过度干燥的方法处理以便存放过程中不过于变形,后果也很明显,就是严重缩短了家具的寿命。如果采用油漆全封闭,事实也证明只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问题,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。

▲【最稳定的结构,是五合一装板,即上下左右中五块木材做成一块板子】

环境的变化,成为实木家具最大的考验,但几年过去了,问题依然普遍存在,似乎没有出路。第一证明了的确因使用环境变化带来了问题,第二厂家们没有与时俱进,继续采取缝缝补补的方式延续。
问题的解决之道
那么如何解决问题?涂装?配件?结构?板材?复合?到底解决问题的关键核心在那里,我们也一直苦苦探索。这不是说百分百的去解决问题,但至少可控制。

▲【人们为了增强木材的稳定性,所做的努力太多了,这是一种实木复合工艺】
从一个实例说起:一位北京的年轻业主,家里购买了多家品牌家具,也包括一些独立品牌。
很不幸,家具大部分,的确是大部分,严重打击了他的信心。按理说,也可以推给概率,因为不巧,他买的这几件集中出问题了。
他家的家具也包含我们的部分家具,他在我送货之前发现已经到他家的家具已经遭遇到了比较多的问题。从这里才开始对家具结构多少产生一点理解。的确,普通人光样式和材质就已经眼花缭乱了,总不能再去研究家具的结构,但很遗憾的是,对于家具而言,结构大于一切。
所以我们所说的依靠质感来抵御花哨的造型,依靠工艺和结构来保证长期的使用寿命和多年的折腾,一开始并且得到客户的重视。因为这一切,时间还太短,大家还看不出本质的区别。
那么究竟靠什么才能让家具具备足够的稳定性?
——现代家具的合理结构浅析

▲【大部分家庭还在用着三合一组成的板材家具,这种廉价而脆弱的结构,不适合用在实木上,有些实木家具厂一直在用,用这些零件支撑家具,特别是柜体,就和玩笑差不多。严肃些吧,这个玩笑遍地都是】
对于实木家具而言,不管哪种面板,哪种结构,哪个品牌,都会有质量问题。如果仅仅是本身的预应力,到还说得过去,有很多就是设计上的缺陷而导致出现较多的问题。
本人多次提到过,家具的本质解读,是盒子与架子,或者综合体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拆解,让大家对家具的结构有一些较深的印象。家具设计与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行为,这里主要针对实木家具结构的稳定性来谈。
面板:面板越长,越宽,越厚,预应力越大,越无法控制,这和均匀材质有着较大的不同。随着简约盛行,很多桌面、茶几面都是单面板,这较大程度增强了开裂和变形的概率,如果是传统五合一装板,虽然会留下一圈收缩缝,但结构的确稳定太多,如果是复合材质或者贴皮家具,亦不用考虑太多,人们要实木,要简约,就是不要结构,问题会直接暴露出来。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太多,一般来说,厚面板(超过40毫米厚度)需要在背后做燕尾穿心工艺,超宽面板(宽度超过80厘米)需要在背后做交叉枨以防下图的瓦状翘曲。如果面板与下方木框相连,必须保留一定的(即与木纤维十字交叉的方向)活动余地,否则在木材收缩的时候会将木板撑开。超长面板为防止驼背翘曲,一般控制在180厘米以内,如果有条件,尽量中间拦腰,整体不影响效果,变形率会降低很多比如门面板。